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学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水产学院贝类团队开展"春耕"行动 科技助力蛏虾生态养殖新突破

2025年04月28日 09:25  点击:[]

 

【科技赋能,引进优质苗种】

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天津水产学院贝类增养殖与生态修复团队近日完成2025年度蛏苗投放工作。团队与浙江万里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引进缢蛏“甬乐2号”苗种50万粒、缢蛏耐低盐品系苗种42万粒、近江蛏苗种180万粒,在滨海新区、津南区、静海区5个示范基地开展蛏-虾生态养殖试验,标志着天津市贝类养殖进入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生态养殖,推动绿色转型】

此次引进的缢蛏与近江蛏两大品种各具优势:

• 缢蛏作为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经团队技术攻关,在天津已实现亩产1947公斤的突破性成果,与浙江主产区产量相当

• 近江蛏作为新优品种,凭借低盐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性,已在津甘协作中成功引入甘肃兰州,开创内陆省份贝类养殖先河。

团队负责人郭永军研究员表示,通过构建"虾池滤食系统",蛏类可有效净化水体有机质,降低养殖尾水氮磷指标。这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既能实现增产增收,又能减少饲料投放,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启动示范推广以来,该团队已形成"苗种引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 累计培训养殖户200余人次

√ 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4

制定天津市地方标准《缢蛏与南美白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规范》

√ 技术辐射河北、辽宁等环渤海地区

贝类增养殖团队成功攻克了天津地区缢蛏人工繁育关键技术难题。据团队负责人透露“我们目前正着力构建北方海域贝类种质资源库,预计于未来三年内实现苗种本地化繁育目标

此次"春耕"行动不仅为天津水产养殖注入新动能,其创新的"东西部协作"模式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样板。

 

 

 

 

 


 

上一条:津甘协作再谱新篇:45万粒近江蛏扎根兰州盐碱地 下一条:硬壳蛤春播,助力海水池塘养殖增产增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