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纸张发明时期。早期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祭祀礼仪,至唐宋时期逐渐发展为兼具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独立艺术门类。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镂金作胜"工艺,清代《红楼梦》中精妙的窗棂剪纸,均印证了这项技艺的传承脉络。现代剪纸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国画、版画等艺术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体系。


4月,水产学院学生会于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巧手传艺·剪出东方美·刻出东方魂”主题活动,吸引学校学生参与。活动以“剪刻千年韵,纸间话传承”为主题,分为文化讲解、技法教学、自由创作三大环节。

活动伊始,学生会成员通过技法讲解与实物展示,介绍剪纸的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强调其作为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随后现场演示“锯齿纹”“月牙纹”等基础技法,并带领参与者完成“春”“福”等传统图案剪裁。并激发创意,鼓励结合校园生活与传统文化设计作品,如蛇年图案等主题剪纸,部分作品融入立体剪刻技法,展现创新思维。




2024级水产养殖学4班的吕奕霖同学在体验后感慨:"剪刀游走于红纸之间,方寸之间尽显乾坤。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非遗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每一道折痕都是历史的回响,每处镂空都在诉说文明的延续。

"以纸为媒,化艺于心”——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文化的觉醒。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多元平台,让青年学子在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在创新中书写传统的新生。
文字:吕奕霖
摄像: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