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学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同业交流,共探渔业新途——记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参加上海海洋大学夏令营

2025年07月11日 16:39  点击:[]



 

作为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投身上海海洋大学夏令营,是一次深耕水产领域、与国内海洋高校同仁深度交流的专业学习之旅。从渤海之滨奔赴黄浦江畔,相同的水产热忱在知识碰撞中升温,让我们对水产学科发展、海洋渔业产业实践与行业使命,有了全方位的全新感悟。

 

 

开营破冰:以“海”为约聚同仁

7月3日,夏令营破冰活动启幕,来自国内各高校的水产学子齐聚一堂。校际间水产教育与科研的共通愿景,迅速拉近了距离。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任务赛”点燃学员热情,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队名、口号、队徽的设计,并围绕海洋知识抢答和投壶比赛一决高下。同学们创意频出,组名或聚焦生态保护,或彰显科技探索,不同思路的碰撞,让同业交流的氛围迅速升温,也为后续学习筑牢了协作根基。海洋知识抢答环节,从渔业资源分布到海洋生态保护,大家争分夺秒;投壶比赛里,笑声与加油声交织。破冰活动,成为海渔人触摸海洋前沿的新窗口。

 

 

在营学习:多维视角拓渔业认知

展馆初探,叩渔之宏门

7月4日,踏入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学科展示馆。目光所及,陈列的奖杯奖状、学术成果、专利证书和渔业生态系统模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前辈们在渔业领域的深厚积淀。那些关于渔业资源保护、水产捕捞创新的研究,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前沿学术力量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走进远洋渔业科技馆,先进的监测大屏上,海洋数据有序跳动,渔业资源监测和管理的前沿技术跃入眼帘。各种各样的渔船模型、不同功能的渔网、老师的专业解说,中国远洋渔业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从简陋的渔船到智能装备,每一个进步都饱含着科研人员和行业从业者的心血。坚实的科研成长过程,让我们对海洋渔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专题讲座:窥渔之发展

《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开启了学术讲座之旅,老师从国际渔业法律文书切入,介绍“软法”及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后者针对IUU捕鱼,借限制港口使用权斩断非法渔获链,2025年中国加入PSMA的节点,串联起远洋渔业发展脉络;《中国远洋渔业四十年的海大有为》回溯了远洋渔业发展历程,展现科技赋能下从“闯海谋生”到“智海经略”的跨越;《下海入渔:国际渔业谈判履约记》解读了中国在国际渔业资源博弈中,凭科研数据争取配额、用规则制定掌握主动的历程;《仿生鱼的学科前沿》阐述了机电驱动、生物肌肉型仿生鱼在资源调查、生态研究中的应用,为渔业监测提供了全新思路;《大创项目和挑战杯赛经验分享》环节,老师讲述了从“守水中精灵”的监测系统研发,到“蓝碳标兵”的生态实践,水产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项目,以竞赛反哺学习、以团学凝聚热忱的激荡时光。海洋渔业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的升级是渔人落实“把论文写在产业一线”的使命担当,“科学研究为底气+精准把握规则”已成为国际渔业合作和全球产业竞争赢得主动的根源,“仿生技术+水产渔业”践行跨学科知识技术的融合创新点悟水产科研探索与突破的更多可能,学科竞赛与团学引航融入科创研究和用创新思维破解产业难题的征途。

 

实地考察:明渔之使命

7月5日,夏令营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东方明珠、外滩和上海博物馆,见证上海“因港兴渔”的城市脉络。大洋是远洋渔业的根基,河流湖泊滋养着内陆水产,二者共同筑牢城市“水产供给网”。渔业工作者肩负守护水域生态、保障水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以协同思维,推动不同水域渔业利用模式优化、技术共享,守护产业可持续发展。

 

结营返程:肩责任以赴渔业新途

 

回顾数日经历,从校际交流的思维碰撞,到产业实践的深度体悟,水产领域“科技赋能、协同发展、守护生态”的担当与责任愈发清晰。研学内容展现的渔业科研广度与产业温度,映照出水产人共有的家国情怀——关乎粮食安全,系着生态福祉。返程归校,黄浦江的海风化作前行动力。未来,我们将把夏令营知识融入学习实践,借鉴先进科创经验优化智慧渔业建设,推广渔农循环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传播“水域生态+渔业发展”协同理念。以天津农学院水产学子之姿,在渔业强国建设的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进篇章。

 

文字:23海洋1班何丽娜

图片提供: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下一条:天津农学院第六届生命与渔业技能比赛暨天津市大学生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选拔赛顺利落幕

关闭